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医保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建设公平医保、法治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协同医保为目标,统筹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全面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筑牢网络和数据安全防线,加快构建平台运维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医保服务支撑能力,为推进医保改革和服务、提升医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黔东南州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转变观念理念,打开信息化建设“总开关”。随着人民群众对医保服务提出了更全面、更便捷的现实需要,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更好满足老百姓需要,成为摆在面前的时代课题之一。为此,局班子成员带头深入窗口一线,面向参保企业和群众,开展蹲点调研,逐步形成了依托信息化建设,采用新手段新技术,推进医保工作由传统窗口服务向智能化平台服务转变,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面提升医保服务品质和便利性的工作思路。通过现场体验、座谈研讨、专题培训等途径,在全州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凝聚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共识和合力。截止目前,局班子成员共开展调研13次。
二、改造智能监控接口,装上医保基金监管“电子眼”。为加快实现基金监管从人工审核向大数据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转变,高度重视大数据赋能工作。2023年,把作为医保改革发展的重要借力点,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提高基金风险预警能力,通过医保基金运行监测分析,加强门诊就医和药店购药监管,做到医保基金运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发挥数据赋能的作用,以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同时,充分利用“智能审核+大数据筛查+研判分析+非现场检查+现场核查”机制,参照审计工作方式方法,全年开展1次以上对全州各级两定机构全量大数据筛查工作,以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智慧医保赋能、大数据监管。截止目前,共开展大数据筛查4次。
三、全力激活电子凭证,筑牢医保“在线”服务基础。把推广医保电子凭证,提升凭证利用率,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参保群众满意度的重要切入点,针对我州辖区面积广、人口多等特点,除面上安排部署督导外,启动业务经办窗口、定点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三条特殊渠道”,积极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窗口人员服务过程中,主动询问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开通情况,对未开通激活的,协助开通医保电子凭证。基金监管日常巡查和夜查时,把住院患者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工作,作为检查和服务事项之一,对未开通激活电子凭证的,督促医护人员协助开通。注重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联合支付宝公司到乡镇(办事处),开展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培训,增强应用意识,提高注册激活能力。截止目前,全州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为385.57万人,激活率为86.74%。
四、及时维护动态信息,夯实信息化数据“根基”。确保国家编码贯标工作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市县医保核心业务纵向骨干网络建设,完成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机构工作人员、两定机构、医保医师、医保护士、药师“五项编码”动态维护工作。截止目前,全州完成医保单位维护34家;维护医保经办人员781人;医疗机构信息维护3405家,注销归档处理信息59条;医师信息维护12639人,归档133条;护士信息维护13601人,归档111条;药学人员信息维护708人,归档12条;技术人员信息维护945人,归档13条;药店信息维护1609家,归档处理108家,药师信息维护1470人,归档361条。建立了规范化医保医师管理平台,印发《黔东南州医疗保障信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地州市建立了医疗保障信用管理制度,对违规失信医保医师勇于“亮剑”,信息与信用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信用管理的“震慑力”。
五、推行“FES”银医系统拨付,擦亮资金发放“千里眼”。在全州全面深化应用FES银医系统,持续拓展业务覆盖面,制定考核指标,进一步推进“业财一体化”水平,提高经办效率,提升医保基金安全管理能力。在推进医疗救助上线工作中,率先在全省完成医疗救助拨付系统测试、反馈、上线应用等,为全省上线提供黔东南经验。通过FES银医系统运行,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还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全面提升医保基金安全管理。截止目前,FES银医系统运行数据再创新高,连续6个月拨付笔数占比达到99.96%以上,拨付资金占比达到99.90%以上。
六、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拓宽信息化建设“覆盖面”。配齐县(市)、乡、村多级医保经办机构医保电子凭证扫码设备,督促全州定点医药机构普及医保电子凭证扫码设备,加强部门协作,协调银行机构为辖区内使用电脑进行医保结算的村卫生室免费配置医保电子凭证扫码设备,实现医保各场景全面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应用,方便参保人办理医保业务和就医结算。开发拓展微信公众号服务内容,设置医保动态、医保政策、我的服务三个模块,突出了医保高频民生问题智能问答,减少了员工日常答复工作量,最大化地满足群众咨询需求和业务掌上承办,提高了答复质量。强化信息系统使用培训力度。针对基层医保经办、特别是基层门诊慢特病报销、村卫生室村级综合服务子系统使用、村卫生室“城乡两病”报销经办这些医保经办服务短板,及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截止目前,全州32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分管医保院长、门诊医师、药房、结算窗口、负责慢病管理及系统维护人员,3086家村卫生室负责人,共计4000余人参加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