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行风组织建设,做到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进”。一是及时调整充实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将行风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主要领导带头切实把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自觉做到管人与管事相结合,抓业务与抓行风工作相结合。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干部能力提升活动,采取领导带科级、中层带下属、“新老一帮一”等方式,落实“培训+学习+操练”三项措施,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强化党员干部职工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是以开展“提能力、强服务、见实效”主题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医保队伍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着力转改机关作风,激励担当作为。今年以来,局党组会议研究行风建设工作4次,召开全州医保系统行风建设培训会1次。
狠抓公共服务能力,做到服务水平与满意水平“双提升”。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推行‘2+2’模式,医保部门成为全州首个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综合受理、“一网通办”的部门。截止7月31日全州通过综合平台收件20244件。二是推进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行办事“五个免提交”实施清单,28项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中有23项事项纳入“五个免提交”清单内容,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减少提交材料,提高医保服务质量。三是优化医疗救助申报程序,对符合医疗救助的特殊人群在定点医疗机构未实行一站式结算的,不再由参保患者进行医疗救助费用申报,由各县(市)医疗保障经办机构通过医保系统结算单,统一造册,按照基金拨付程序拨至“一卡通”予以医疗救助,实现零跑腿。四是推进医疗保障服务示范创建工程,严格按照“四最”改革要求和“六个统一”要求,对照“三类”示范创建标准(医保窗口示范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示范点、医保基层服务示范点),紧扣时间节点,分年度实施。截至目前,全州共申报“三类”示范创建点52个,其中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通过省医保局专家评审。五是积极探索医保便民服务举措,紧扣让群众办理医保业务“少跑”“近跑”“不跑”的核心要求,率先在黄平县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面推进医保服务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群众足不出乡镇(街道)、村(社区)即可办理医保业务,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保服务新格局。
狠抓医保政策落实,做到政策落实与执行制度“双吻合”。一是全力推进全州基本医保参保征缴工作。2022年,全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50.49 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3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18.99 万人;脱贫人口、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监测对象扣除合理化原因外,参保率达100%,学生参保率达97.2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州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7.4亿元,同比增长7.11 %,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收入8.43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入38.96 亿元。二是持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规范待遇保障清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医疗保障待遇清单(2021版)及三年行动方案,认真梳理超出清单范围或未达到清单保障水平的政策,职工和居民住院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为86.75%和70.19%。截止7月底,全州享受医保待遇 1003.9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2.93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支出6.3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16.63亿元。研究出台《黔东南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积极稳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改革。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严格执行政策,精准管理对象,兑现待遇保障,全面抓好持续巩固医疗保障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以来,除合理化未参保人员外,全州纳入参保监测的脱贫人口已参加基本医保1290897人;农村特困人员纳入参保监测范围的已参保10769人;农村低保对象纳入参保监测范围的已参保201417人;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纳入参保监测范围的已参加基本医保95091人,实现应保尽保;全州脱贫人口医疗救助累计资助1227585人,资助金额为17485.21万元;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累计资助10088人,资助金额为322.2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累计资助192219人,资助金额为2822.82万元;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医疗救助累计资助84520人,资助金额为1206.53万元。四是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始终把维护基金安全作为医保工作的首要任务,截止目前,全州现场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含村卫生室)2120家,处理548家,其中:中止医保协议6家(医疗机构2家、零售药店4家),解除医保服务协议5家(医疗机构1家、零售药店4家),移送司法机关4例,移送纪检机关1例,曝光案件20例,奖励投诉举报8例,共追缴违规医保资金1881.96万元,暂停医保医师护士服务2人,守护了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安全。
狠抓监督检查工作,做到自查与暗访工作“双落实”。一是强化行风建设专项评价自查工作。坚持每月一调度工作机制,要求16县市开展行风建设专项评价工作自查,每月及时上报州局。二是强化行风建设专项评价暗访工作。从8月上旬起,州局成立行风建设专项评价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16县市开展行风建设专项评价工作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整改成效,不断推进行风建设,以行风促服务,扎实开展医保系统行风建设。三是建章立制促规范。重新制定出台了《黔东南州医疗保障局机关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一览表》、《黔东南州医疗保障事业服务中心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控措施一览表》。四是强化行风监督员监督工作。向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等部门聘请了12名行风监督员参与监督。今年以来,行风监督员参与监督检查3次。
狠抓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做到培训与宣传工作“双引导”。一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提能力。印发《关于加强医保经办机构新进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组织对全州基金财务人员、病历审核人员、OCR系统操作人员、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为持续推进医保经办服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全州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经办流程,全力打造一支“政策熟、业务精、服务优”的医保窗口经办队伍,于7月16日组织开展了全州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经办与政务礼仪培训。16县市医疗保障局分管领导、窗口首席和座席以及乡镇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示范点工作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会议。二是加强医保政策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栏、网络、电子屏幕、致城乡居民朋友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宣传基本医保新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提高城乡居民的知晓率。印发了医保政策宣传材料20000余份。召开全州性的业务工作培训达3次,对医保政策、审核报销、窗口服务等工作进行了重点培训、动员和部署,确保工作落实到位。